学院动态

新闻动态

海内外学者共话“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李白文化传承”——中国李白研究会第22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绵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08 19:53:46  浏览:


9月5日至8日,由中国李白研究会主办,绵阳师范学院、江油李白纪念馆承办,绵阳市社科联、四川省李白研究会协办的“中国李白研究会第22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绵阳举行。

IMG_256

本次年会主题为“数智赋能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李白文化传承发展”,来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等高校和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文史馆等单位以及韩国李白研究会、部分留学生代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160余人齐聚诗仙故里,围绕李白文化研究的当代转化与国际化传播展开深入研讨。

一、盛会开幕:高规格彰显学术与文化双重使命

开幕会场

9月6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绵阳科发铂骊酒店举行,由绵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观主持。

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敏致欢迎辞,她强调学校40余年来,始终致力于李白文化的学术研究与传承推广。学校依托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整合文学、历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力量,持续推进李白文献整理、诗学思想研究、文化传播路径探索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本次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学校人文社科建设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特别是李白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绵阳师范学院多年来在李白文化领域持续深耕,为传承地方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省社科联将一如既往支持包括李白研究在内的哲社研究,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

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强在致辞中表示,绵阳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本次年会在绵阳召开,是对绵阳李白文化研究的充分肯定,希望绵阳师范学院等教育文化单位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活化李白文化资源,推动李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钱志熙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在李白故里举办意义非凡,强调李白研究需结合当代文化建设和数字人文,深入挖掘其精神价值与时代意义。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在嘉宾致辞中强调了李白文化在构建巴蜀文旅走廊中的枢纽地位。

中国李白研究会原会长、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代表咨询委员会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白研究的学术脉络,特别强调“李白文化”不仅包括文学文本,更在于其精神品质与人格力量的当代阐释。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詹福瑞教授讲话指出,李白文化行为中蕴含的自由意志与超越精神对当前人文建设具有重要参照价值。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李白研究会学术基地授牌和嘉宾向大会赠贺联仪式。

二、学术研讨:数字时代李白文化的多元探索

本次年会围绕李白精神与当代文化、生平思想、诗文接受、巴蜀文化、域外传播、数字化及文旅融合等议题展开。分大会主题报告和学术研讨两环节。

主题报告会由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太原师范学院张瑞君教授主持,海南大学教授海滨评议,六位学者作大会主题发言。

薛天纬教授的发言关注四处李白纪念地标识语的历史真实与文化展示之间的平衡,钱志熙教授深入剖析了李白诗中的哲学思辨,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探讨了李白与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学地理联结,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主任陈伟强教授系统梳理了英语世界的李白研究,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教授通过王若虚对李杜的评鉴展开接受史辨析,绵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沈曙东副教授分析了李白家国情怀的思想源流。

分组讨论设四个分会场,围绕“数智赋能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李白文化传承发展”,分别从文学考据、文化阐释、国际传播、数字化应用等维度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三、闭幕与考察:从学术现场到李白故里江油

大会闭幕式7日在江油举行。中国李白研究会副长、西北大学文学院李芳民教授主持会议。江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梅芳致答谢词。

各小组汇报后,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红霞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她指出,本届年会呈现方法跨界、议题拓展、队伍年轻化、视野国际化四大特点,呼吁推动李白文化与数字技术、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们参观了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并进行基地揭牌仪式,实地考察了江油市李白纪念馆与青莲李白故居。

【新闻背景】

本次年会由绵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与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具体承办。四川李白中心前身为绵阳师专1984年成立的“李白研究室”,2006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成为四川省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李白研究综合性学术机构。

本次年会汇聚了老中青三代学者,既有薛天纬、葛景春、詹福瑞等资深专家的方向性指引,也有众多青年博士和跨学科新锐的创新尝试,显示出李白研究薪火相传、不断新变的生机。

数字赋能与国际传播成为本届年会的突出亮点。多篇论文涉及李白文化的数字化存档、AIGC辅助文学创作、李白形象在朝鲜、日本、英语世界的接受与变异,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与数字时代下的新生活力

(来源:党政办 一审一校:周华 二审二校:沈曙东 三审三校:杨观 谭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