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29日,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82级40余位校友怀揣着对青春的眷恋、对岁月的感恩,在毕业40周年之际重回母校开展纪念活动。他们探望恩师,漫步校园、共赴主题班会,于时光的交织中重温同窗情谊,书写了一段温暖动人的聚会篇章,勾勒出了一段跨越四十载的温情画卷。中文77级学长蒋宗许教授,学校校友科赵梅科长、文学院院长杨观等受邀参与活动。

6月27日清晨,组委会成员早早抵达预定酒店,翘首以盼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同学。阔别四十载,曾经稚气未脱的青涩学子,如今大多已年逾花甲、双鬓染霜。然而,即便一时叫不出名字,那熟悉的面容与笑容仍如往昔,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家紧紧握手、深情拥抱,用最热烈的方式感受着40年岁月沉淀下的深厚同学情。
当晚,“卌年重聚,青春不散场”欢迎晚宴温馨启幕。受学校李敏校长委托,杨观代表学校及文学院,向中文82级校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问候,将母校的关怀与温暖传递到每一位校友心间。同学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一展歌喉,将晚宴气氛推向高潮。宴毕,同学们三五成群漫步富乐山林间小道,欢声笑语不断,畅叙同学情谊。
6月28日上午8点,校友们兴致勃勃地登上校车,一路欢歌笑语奔赴雏凤山麓的游仙校区。原第一教学楼前,“雏凤山下忆书声,今日共话母校情”的醒目标语,道出了校友们的共同心声。校友们在教学楼前合影留念,齐声高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伴随着《春之歌》《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旋律翩翩起舞。他们走进教室、图书馆、操场、球场,在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驻足,追寻青春印迹,用镜头定格与母校重逢的珍贵瞬间,重温求学时光的美好,同窗情谊愈发醇厚。

10点30分,校车载着校友们来到高新校区。杨观在大门处迎接,化身“导游”,带领校友们参观占地1000余亩的新校园,边走边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及各专业各二级学院的分布与校园景观,校友们既感动又振奋。
来到文学院会议室,“热烈欢迎中文八二级校友回家”标语如一股暖流,让大家心潮澎湃。杨观院长向校友们详细讲述了母校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文学院的发展历史、专业现状及未来规划,进一步激发了校友们身为“绵师人”和“中文人”的自豪感。组委会代表中文82级全体同学,向文学院捐赠了由胡传淮、王代伦、曾国涛三位校友创作及编辑出版的文史书籍,还赠送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周昆山先生题写的“桃李春风四十载,师恩浩渺润心田”书法作品,以表达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深切感激。王代伦代表班级发言,张岚代表全体同学宣读《感谢信》,向母校及老师们致以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并衷心祝愿母校桃李满园、再创辉煌。

中午,同学们在学校食堂就餐,重新体验了一把当代大学生丰富美味的午餐。下午3点,以“岁月沉香,悠悠同学深情”为主题的班会在酒店会议室举行。在深情动人的音乐声中,校友们手牵着手,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步入会场。大屏幕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徐徐展开,瞬间将校友们带回40年前在绵阳师专求学的青葱岁月。大家动情追忆在雏凤山下、芙蓉溪畔的难忘时光,共话历久弥新的同学情、师生情、母校情。屏幕还展示了1998年、2005年、2015年、2024年四次校友聚会的珍贵影像,每一幅画面都是岁月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温暖回忆。

在这次同学聚会前夕,组委会特意安排同学代表,拜望慰问了在绵阳的任福初、曾芷芳老师和成都的王大江老师,并录下“看望恩师”视频。老师是学子们人生道路上的明灯,从视频里,见到已是高龄长寿的恩师,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学院发展,仍给予学子们谆谆教导和美好祝愿,同学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份师生情谊,是同学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远在外地未能到场的校友卢俊卿,通过录制的视频,向同学们送上祝福。在分享展示环节,大家一一介绍自己,讲述奋斗故事,展示人生成绩。同学或舞蹈、或朗诵、或走秀、或歌唱,尽显中文系82级校友才艺。组委会成员饱含深情朗读《再过十年:致敬2035年的我们》,无不令在场所有人动容。这既是对十年后再次相聚的诚挚邀约,也饱含着对未来的祝愿与再次重逢的期许。

当《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旋律再次响起,白发与往昔的青丝在歌声中重叠,岁月从未冲淡校友们的热忱。芙蓉溪畔的谈笑、镜头里的相拥,早已化作他们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珍贵记忆。
29日,毕业4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临近尾声,校友们热泪盈眶、依依不舍。这场跨越四十年的聚会,不仅是中文系82级校友的青春注脚,更是学校“师范传承、文脉永续”的生动缩影。站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同学们再次拥抱、互道祝福,衷心祝愿中文系82级校友及学院全体老师身体健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图文:中文82级校友 一审一校:周华 二审二校:沈曙东 审核: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