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354《汉语基础》
一、考试性质:
《汉语基础》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初试科目,具有选拔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所需的汉语语言本体知识、语言分析能力及教学应用潜力,为高校选拔具有扎实汉语基础、能够胜任国际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合格研究生提供依据。该科目注重考查考生对汉语核心知识的系统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支撑中文教学实践的能力,是衡量考生专业基础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
二、评价目标:
(一)知识掌握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语言本体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与关键规则,明确汉语各要素的结构特点、发展规律及常见变体(如现代汉语共同语与方言的主要差异、古今汉语的衔接与演变),能准确区分易混淆的语言概念(如“音位”与“音素”“语素”与“词”),构建完整的汉语知识体系。
(二)能力运用目标:具备运用汉语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能精准辨析语音发音错误与正音方法,能科学解析词汇的构成方式、语义关系及使用语境,能准确判断语法结构的合理性并修正病句,能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具备初步的语言教学迁移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思路(如针对外国学习者的语法难点设计讲解逻辑)。
(三)素养储备目标:培养考生的语言科学思维与国际中文教学意识,要求考生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性,认识到汉语知识与跨文化教学实践的关联,能从教学需求出发筛选、整合关键语言知识,为后续国际中文教学实践、语言研究奠定素养基础。
三、考试内容: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1.语言学基础
2.汉语历史与演变概况
3.现代汉语语音
4.现代汉语词汇
5.现代汉语语法
6.现代汉语汉字
7.汉语修辞
8.汉语方言
(二)汉语应用能力:
1.辨音和标音能力
2.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
3.词汇、语法规范
4.阅读理解
5.汉语应用规范
(三)汉语语言分析
1.语音分析
2.词义分析
3.语法分析
四、考试形式: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满分150分。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五、试卷构成:
(一)试卷内容: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个部分组成。
1.语言学概论:20分
2.现代汉语:50分
3.古代汉语:20分
4.第二语言习得:10分
5.语言分析:25分
6.语言应用:25分
(二)试题类型:试卷可能包含以下任意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不定项选择题
4.填空题
5.判断题
6.简答题
7.论述题
8.分析题
9.写作题
10.连线题
六、参考书目:
(一)《现代汉语》(增订版)上下册,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二)《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科目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一、考试性质: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核心专业课初试科目,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跨文化性。其核心目的是科学测评考生是否具备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所需的教学理论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为高校选拔能够胜任全球范围内国际中文教学、文化交流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依据。该科目注重考查考生对国际中文教育理论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的应用熟练度,以及在跨文化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衡量考生是否符合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关键标准。
二、评价目标:
(一)理论掌握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理论(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理论)、教学流程(课程设计、教材选用、课堂管理)及教育政策(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规划、标准体系),明确不同教学理论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能准确区分易混淆的教学概念(如“沉浸式教学”与“任务型教学”“偏误分析”与“错误纠正”),构建完整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体系。
(二)实践应用目标:具备将国际中文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具体包括:能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如针对儿童的趣味教学活动、针对成人的实用汉语课程);能熟练运用常见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设计课堂环节;能准确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并提出科学的纠正策略;能合理选用与改编教材,设计配套的教学资源(如课件、练习题库)。
(三)跨文化与传播目标:培养考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华文化传播素养。要求考生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社交礼仪与语言习惯差异(如中西方在称谓、隐私、沟通方式上的区别),能识别并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如文化误解、语言禁忌);同时,掌握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如传统思想、民俗文化、艺术形式),能设计符合海外受众认知习惯的文化传播活动(如汉语角中的文化体验、线上中华文化课程),具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教学法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国际中文教学法
3.教学流程与设计
4.教学要素与管理
5.教材分析
(二)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基础
2.文化差异与交际策略
3.国际中文教学中的跨文化融入
(三)中华文化与传播:掌握中华文化核心内容和中华文化传播策略
1.中华传统思想文化
2.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3.中华传统艺术与技艺
4.现代中华文化
5.中华文化传播
(四)国际中文教育政策与发展
1.国际中文教育政策体系
2.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考试形式: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五、试卷构成:
(一)试卷内容
1.教育学:20分
2.心理学:10分
3.文学:25分
4.文化:25分
5.语言教学:30分
6.材料分析:40分
(二)试题类型:试卷可能包含以下任意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不定项选择题
4.填空题
5.判断题
6.简答题
7.论述题
8.分析题
9.写作题
10.连线题
六、参考书目:
(一)《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二)《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3年。